大班社会一分钟有多长教案

时间:2024-07-13 22:01:07
大班社会一分钟有多长教案

大班社会一分钟有多长教案

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,常常需要准备教案,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,有着重要的地位。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社会一分钟有多长教案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
大班社会一分钟有多长教案1

活动目标:

1、感受、体验一分钟的长短,知道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。

2、能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对一分钟有多长的感受和想法。

3、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、珍惜时间,为入小学做准备。

活动准备:

1、幼儿已认识过时钟。

2、时钟一面,幼儿操作材料(花生、纸和笔、跳绳、皮球等),画好标记的记录纸。

3、小红花贴纸。

活动过程:

一、感受一分钟有多长

1、师:不久我们就要从幼儿园毕业,成为一名小学生了,大家都觉得要抓紧在幼儿园的每一分钟,那么,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呢?

2、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。

3、师幼一起摆出一个造型定格,观看时钟走一分钟,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。

4、请幼儿说说自己觉得一分钟长还是短,自己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。

5、师幼共同观看图片,并讨论一分钟人们都能做些什么事情。

二、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

1、教师介绍操作内容,让幼儿知道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。

2、教师交代操作要求,教师发出口令,大家一起动手操作,看看大家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。

3、幼儿操作,并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。

4、幼儿分组把记录纸展示到黑板上交流汇总,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的结果并讨论:同样花了一分钟做相同的事情,为什么每个人的结果不一样?

5、教师引导幼儿得出结论: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,因为每个人动作有快有慢,所以结果也会不同,动作快的小朋友花的时间短,动作慢的小朋友花的时间长。

三、珍惜每一分钟时间

1、组织幼儿进行整理被褥实践活动,评一评谁最会珍惜每一分钟,颁发珍惜时间奖。

2、教师总结:我们马上要上一年级了,希望大家能够抓紧每一分钟,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。

活动反思:

为了调动幼儿对活动的兴趣,我在知识和材料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,利用网络下载了课件时钟,用课件时钟帮助幼儿体验一分钟,使幼儿很直观地看到了一分钟的运转,帮助幼儿认识一分钟,感知一分钟有60秒的关系,这样孩子对于一分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。给老师在教学中也提供了方便。幼儿通过动手操作,体验同样一分钟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,从而体验出一分钟的长短,幼儿能明白在同一时间里做的事情的快和慢会影响结果,熟练程度不一样所有结果也会不一样。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,做同样的事情,动作慢了,就会花很长时间,动作抓紧了,同样一分钟就会做很多事情。学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钟。

大班社会一分钟有多长教案2

活动目标:

1、了解一分钟的时间长短,知道一分钟时间长短的相对性。

2、初步发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,知道要守时,珍惜时间。

活动重点:了解一分钟的时间长短,知道一分钟时间长短的相对性。

活动难点:发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。

活动准备:

钟表、PPT时钟配音效的图片、拼板玩具、汉字:长和短。

活动过程:

一、开始部分:谈话,来园。怎样做一个守时的孩子?

二、基本部分:

1、发现一分钟。

讨论:时钟有什么用?每个时钟上边都有什么?

小结:时钟能告诉我们时间,让我们遵守时间。

2、感受一分钟。

(感知时间的相对性,解决重点,游戏法、讨论法)

讨论:那么一分钟我们能干什么?一分钟到底是长还是短呢?

①第一次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认知分别站在长和短两个汉字旁边

②游戏:木头人(感觉一分钟时间很长,忍也忍不住)

③第二次请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站在长和短的汉字旁

④游戏:玩拼图(体会有时时间会感觉变得很短,时间不够用)

⑤谈论:一分钟时间到底有多长?用钟表走一分钟请幼儿专心数表。

⑥小结:一分钟是60秒,专注于一分钟能完成一些重要的事情。

3、珍惜一分钟。

讨论: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?

播放PPT

(可以救起一个人、清点许多钞票、完成作业等)

讨论:怎样珍惜时间,做守时的孩子?

三、结束部分:对照清单来完成任务。

分组活动:在一分钟之内完成自己想做到的事情。

大班社会一分钟有多长教案3

活动目标:

1、愿意参加一分钟的感知和操作活动,体验活动的乐趣。

2、懂得做各项事情都要抓紧时间,知道时间的不可逆转性。

3、能围绕问题和操作结果分析原因,大胆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。

活动准备:

1、经验准备:幼儿收集了“一分钟能做什么事情”的资料、完成了规定的事情并记录了时间。(刷牙、洗脸、脱衣共花时间)

2、操作材料:筷子、塑料珠子;回行针;彩钉板;穿珠、线;插花片

3、时钟一个、记录用大白纸、彩笔、鼓

活动流程:

一、感知一分钟的长短。

1、现在是几点钟?(教师当场记在黑板上)

2、时钟上哪根针走一圈是一分钟呢?(对,秒针走一圈是一分钟)

3、感知一分钟游戏:

a、请幼儿看着一分钟过去;(第一声鼓敲响时,看着秒针移动,直到第二声鼓敲响时就不看了,体会一分钟有多长)

b、请幼儿闭上眼睛静静等候一分钟过去。(第一声鼓敲响时闭上眼睛,直到第二声鼓敲响时睁开眼睛,在体会一分钟有多长。)

4、玩了两个小游戏后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呢?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。

5、教师小结: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一分钟很长,有的说一分钟很短。是的,老是觉得当我们看着一分钟过去,一分钟是很短的,但是当我们静静地等上一分钟,一分钟还是有点长的。

二、集中讨论交流收集的资料:一分钟可以干什么呢?

1、幼儿个别或互相交流自己的资料

2、老师与大家分享准备的资料

大班社会一分钟有多长教案4

活动目标:

1.体验一分钟的长短。

2.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、珍惜时间,为入小学作准备。

3.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,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。

4.积极参与探索活动,萌发求知欲,体验成功快乐。

活动准备:

1 ……此处隐藏3137个字……200米。

师:你们知道200米有多远吗?(AY~JL园出发到伊势丹商厦。)

●一分钟人骑自行车能骑700米。

师:你们猜猜700米有多远?如果从幼儿园出发到哪里有700米?(幼儿园总部到分部一个来回。)

3。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?

(1)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呢?你们想不想动手试试?

(2)教师介绍操作内容,让幼儿知道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。

(3)秒针开始走时,大家要一起动手,一分钟到时立刻停下来,看看大家一分钟里能干些什么。

(4)幼儿操作。

(5)交流汇总,教师记录结果。

A。请你数一下在一分钟里夹了几粒弹珠(穿了几粒珠子、几个套环)。

B。请幼儿分组介绍一分钟的成果,方法是:一组幼儿依次报数,另一组幼儿仔细倾听,说出一分钟内谁做得最多。(教师记录幼JL的报数。)

C。同样花了一分钟时间,为什么每组的结果不一样?

结论:虽然时间相同,但每组做的事情不同,有的比较难,有的比较容易,所以结果也不同。

D。我刚才发现穿珠子小组的小朋友虽然做的事情相同,可他们的结果也不一样,为什么?(当场让该组幼儿再次报数验证。)

结论: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,因为每个人的动作有快有慢,所以结果也会不同。

三、讨论:如何珍惜时间

1.前些日子,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起床、刷牙、洗脸、吃早餐所。花费的时间进行了统计,结果怎样呢?

2.幼儿说说自己花费的时间。

3.谁花的时间最长?谁花的时间最短?

4.为什么大家都做了四件事,但花费的时间会相差那么大呢?

5.做同样的事情时间花得多结果会怎样?时间花得少结果又会怎样?

6.小学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时间,比如安排课间十分钟。谁知道课间十分钟要完成哪些事情?如果你拖拖拉拉结果会怎样?如果你抓紧时间结果又会怎样?

延伸活动:

在区角投放操作材料,让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操作,看谁做得又快又好。

幼小衔接教育非常重要。在这两个活动中。陈老师认真分析了幼儿从“小朋友”到“小学生”角色转换过程中的问题。依据“我要上小学”的主题目标。充分考虑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培养的需要。力图在这一重要的过渡期给予幼儿一些必要的支持。

立足问题。遵循需要

幼儿园有序而宽松的生活节奏。使幼儿对时间意义的理解和时间长短的体验较少;幼儿园、小学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和要求。使幼儿面临着种种入学适应问题的考验。陈老师在“我要上小学”的主题活动背景下。设计了“一分钟有多长”“整理书包”等系列活动,以帮助幼儿熟悉小学生活。萌发对当小学生的向往之情。

重视认知。整合实施

“认识时钟。逐步建立时间概念”是上学之所需,“利用已有的认知经验学看课程表,并尝试整理书包”是入学之所急。陈老师顺应情景需要。导入了对“时间”的感知。运用问题引导。展开了对“课程表”的认识,通过两次操作让幼儿经历了“书包整理”中的问题。体现了在主题背景下整合幼儿各种经验、丰富体验、积累新知的思想。

设计严谨。层层推进

时间的长短必须通过比较来感受。书包整理应该亲历而为。形式化的比较和操作往往不能使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。因此,陈老师在设计时力求逻辑严密、环节相扣、步步推进。例如,为使幼儿懂得“在拥有同等时间的情况下。抓紧时间者完成的任务就多”,陈老师安排了如下环节:一分钟能做些什幺事的资料分享—+一分钟做事的操作体验—,一分钟可做不同事的交流了解一一分钟所做相同事的数量比较,等等,使幼儿初步理解了影响单位时间办事效率有多种因素(是否抓紧时间、动作快慢等)。从而引发幼儿思考“如何安排课间十分钟”等问题,帮助他们克服过渡期中的时间运用障碍。

大班社会一分钟有多长教案7

活动目标:

1、初步了解小学的环境设施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。

2、在交流与比较中感受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。

3、激发幼儿当一名小学生的愿望。

4、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。

5、愿意大胆尝试,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。

活动准备:

幼儿前期参观过小学、反应与小学生活的照片。

活动过程:

一、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,说说小学是什么样子的。

1、 幼儿交流讨论,说说小学校舍与幼儿园校舍有哪些不一样。

“上次我们去小学参观了,谁来说一说,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?”

2、说一说,小学的教室和幼儿园的教室有什么不一样。

“小学的厕所在教室里吗?”

“我们幼儿园老师有办公室吗?”

3、引导幼儿说说,小学教室和幼儿园教室还有那些不一样。

二、看图片,再次回忆小学环境和幼儿园环境的不同。

1、讨论交流,小学上课和幼儿园上课有哪些不一样。

“小学的桌椅和我们幼儿园摆放的一样吗?”

“小学每个教室都有两块黑板,分别是干什么的呢?”

2、观看小学一年级的课表,了解小学课程。

“小学的课程和我们一样吗?”“都有哪些课程呢?”

根据幼儿的疑问左适当回答。

3、学一学小学上课时师生的礼貌用语。

三、解答幼儿疑问,说说愿望。

1、大家的疑问。

“上小学后,我们的座位怎么办?”

“为什么上课要先举手再发言?”

“什么是作业?什么时候做作业?”

“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呢?”

2、幼儿的愿望。

“就快要上小学了,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?”

选择有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内容,如“要毕业了”、“做个小学生”、“学校什么样”、“小学生的生活”等,让幼儿感受自己长大了,越来越能干了,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了;知道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,小学生要会自己管理自己、照顾自己,要遵守纪律,用心学习等等,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好基础。

活动反思:

本次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和自身发展需要出发,以幼儿参观小学掀开活动的帷幕,到对小学的好奇、想要上小学,都体现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,情感发展。我组织孩子参观了小学,观摩了小学的环境、操场、音乐室等场景,消除了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。通过对小学生活、学习、交往的了解,逐渐萌发了孩子们“我想上小学”的兴奋心理。

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,给了我们不少启示。孩子的兴趣与需求是教学活动的生长点。作为教师,我们要满足孩子的兴趣与需求。教学活动是孩子积累经验,学习知识的过程,教师是活动的主导,对于孩子表现出的愿望想法给予积极回应,并将活动的目标与孩子的需求相结合,采取多种有效措施,丰富孩子的经验,使活动深入开展。相信孩子,将孩子作为主体,老师要真正成为孩子活动的观察者、倾听者、提问者、合作者,并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一切可能性。

《大班社会一分钟有多长教案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